二零二零年十月季刊非洲大陸地區的透視第八部 撰寫: Andrew Sia
二零二零年十月季刊
-
二零二零年十月具有新挑戰的工作方式 撰寫: Andrew Sia Courtesy of: glamour.com 我從一個聰明的人那裡得知,隨著我們需要五年的時間才能改變的事情,現在在Covid-19這段時間內,只需要5個月就可以改變一切。對於我們來說,未來的工作都早已經變得很不穩定,所有已知的挑戰,包括運算法和人工智能 ; 機器人 ; 移動的人口;全球化重新定義;外包工作和兼職工作;學習新的工作技能 ; 這個清單是夠我們繼續下去。 大流行病就像漆黑的夜間突然降臨在我們身上,迫使我們關閉我們所有的營業場所,祇有醫院,超市,藥房可以對外開放,因為這被稱為必需品。 突然之間,工作場所已經不可再使用了,而是由虛擬的工作環境來代替,工作上使用的台置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隨著從市場上購買的視頻應用程序,開始所謂“在家工作”,“在家學習”,“在家聚會”和所有在線課程的興起,互聯網連接變得非常重要。由於所有這些活動,工作人員可以決定在家庭活動室或客廳,廚房的桌子上,臥室以及地下室工作,再加上虛擬背景,可以偽裝四週的環境,並加以改善。 對於那些在國內其他地區設有辦事處的公司而言,可以更緊密,同時地開展工作,共享圖表和文檔可以通過共享屏幕使會議更加高效率和即時進行,它增加了以前從未實現的工作流程和效率。對於跨國公司而言,該業務早已建立並以矩陣管理系統運行,在這方面可以重新研究,並對其進行微調,以減少層次結構。可以交流辦公室內的人才,也可以鼓勵改組以減少官僚型式的管理。現在是時候利用這個機會來探索更多隱藏人才,因為幾乎所有前面的領域都被推翻了。儘管仍需要進行個人交互,這將為團隊帶來多樣性,可能的話在會議後安排時間,讓員工分成小組,可以使他們在另一個新的層次上進行比較輕鬆的交互。 可能的障礙是大家都身處不同的時域,並且由於工作環境的限制較少,因此需要考慮安排和犧牲。 微觀管理和舊的自上而下的官僚主義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是更多的是自發性和渴望實現共同的目標。 但是,這不會在沒有任何情況下都來得如此積極,因為我們沒有受過單獨工作的培訓。這只是開始,我相信會須要進行很多微調,甚至來翻查出版書籍提供參考,並將舉辦課程以幫助我們理解概念,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工作。畢竟,我們在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通過面對面的會議和互動來工作,我們不能說現在的辦公室是可有可無的。我們已經看到安排了不同的團隊在隔開的日子來辦公室上班,以保持員工之間的互動,從而避免如果我們在家里工作太長時間會引起的情緒問題。 我們必須了解男人和女人在家庭中角色的不同,婦女仍然承擔著比男子更多的育兒責任。在封鎖期間,當每個人都在同一屋子裡時,任何類型的問題都可能變得更加複雜,然後孩子們在家上課,這可以分散媽媽的工作注意力,突然之間,她的角色正在同時分擔企業和家庭。如果居住環境太小,則會成為一個問題,在大流行病之前,每個人都會在早上離開家裡,出發去不同的目的地,無論是辦公室,學校,託兒中心,與現在情況相比,這可能會有所不同,這使每個人的生活變得複雜。 在撰寫本文的最後,我想要發佈專業人士建議在 Zoom 的會議的禮節中的七誡。 準時參加會議 打開鏡頭 靜坐 不要吃東西 不要中斷人家的說話 不可一心二用
-
二零二零年十月季刊巴黎氣候協議進展報告第九部 撰寫: Andrew Sia
-
二零二零年十月 新泠戰下的時尚業務 撰寫: Andrew Sia 在距離美國總統大選還不到60天的美國大選之前,中美兩國相互對雙方的外交政策嗤之以鼻,我們已經看到衝突變得更加尖銳。在貿易和科技問題上,我們不容忽視,還有更多的政治分歧使這些問題日益嚴重,在桌子上我們有香港的安全法; 南海的領土權利; 台灣的未來; 新疆的人權。由於雙方的外交干預政策,特朗普政府的鷹派立場,以及中國的“狼戰外交”,雙方都失去了使用軟外交技巧,令到情況最糟。 我們必須認識到,沒有人比我們這段時間遇到的困難更糟糕,更不用說我們正處於我們一生中都沒有經歷過的大流行病之中。 首先,貿易戰面臨增加服裝和鞋類進口關稅的威脅,這已對該行業構成挑戰。自2020年3月以來已經停止了幾個月的活動,因為全球大流行的Covid-19令到該業務全面停止。訂單的取銷; 正在生産中的馬上停止; 已經訂購的貨物; 甚至付款,都一一被叫停。製造商陷入了與工人的僱用合約之間的糾紛,而對方拒絕承擔任何責任和義務,這已經使許多製造商立即倒閉。 另一方面,對未來業務的需求正在要求將生產轉移到中國,作為脫鉤的一部分,問題是,如果不首先建立新的供應鏈,就不能將供應鏈連根拔起並轉移到其他地方。服裝縫制的可能是較容易的部分,但紡織制造方面將承擔巨額投資; 熟練的技術工人; 要考慮環境和可持續性; 水源; 化學品供應; 能源要採用可再生且具有成本效益; 找到合適的廠址; 與東道國政府打交道; 建立生產工廠; 所有這些將花費更長的時間。 大家都已經說過,即使從特朗普到拜登的總統換屆,中美之間的潛在競爭也不會消失。習近平的野心是成為世界的統治者,這是美國不能容忍的。 以下是美國時裝公司在華業務的情況: 上個財政年度,耐克從中國獲得了66.8億美元的收入,中國占全球收入的20%,並且其產品的25%是來自中國的生產。 VF Corp和Timberland大約有15% 的銷售額來自中國,而兩家公司都從中國獲得20%…
-
二零二零年十月 環球時尚市場的解碼 撰寫: Andrew Sia Previous Next
-
二零二零年十月 世界各地的生活指數
二零二零年十月 脫鈎是談何容易 撰寫: Andrew Sia 我遺憾地說,當今世界上大多數領導人都很可悲,例如兩個最大的國家,美國和中國,一個是由自戀者當總統,另一個是由臭名昭著的文化大革命的產物所主持的,當時在文化革命,他中斷了教育。 特朗普與中國的貿易戰始於2017年當他進入白宮時,它一直在升級並擴展到幾乎所有國家,甚至是美國盟友。 自2019年底以來,我們聽說過兩國之間的脫鉤,這個話題反復出現並且從未停止過。 美國和中國經歷了40年的深度經濟一體化,因此很難想像真正的斷絕關係,而用到“脫鉤”這個名詞用來形容如今這種推動經濟活動日益分離的動力。 商業領袖們希望華盛頓和北京的領導人能夠彌補分歧,因為他們是受這種脫鉤影響最大的人,但是最大的障礙是即將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已經表達了他不願意參加與中國的商業談判。 這種脫鉤是中美關係的根本轉變,隨著時間的流逝,兩國建立了基於商業決策而非戰略行動的關係。一直以來西方列強希望中國能夠進行民主改革,並希望開放市場以獲取中國這龐大的消費市場。 在1980年代建立供應鏈時,西方國家帶來了他們的知識和藍圖來幫助中國建立工廠。在過去的30年中,我親眼目睹了這些發展趨勢對服裝行業的影響,以及這些行動如何幫助培訓工人並改變了他們的技術,結果不僅在服裝的質量上而且在及時性方面都非常出色,為他們達到了提高利潤的價格點,並在供應鏈上建立了信任。 我們知道,即使目前東南亞國家已經採摘了一些中國生產的原材料,但他們的技能與中國擁有的質量和標準相距甚遠。同時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對環境可持續性需求的認識,並且正在改善生產工廠以滿足最嚴格的工業要求。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句話是西方應該牢記的。 特朗普於2017年當選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總理王岐山問凱雷投資集團的聯合創始人David Rubenstein,特朗普是罕見的現像還是趨勢。同時我也問一位美國朋友一個類似的問題時,他告訴我特朗普是被美國人民選出來的,而時間會證明他是否是一位好總統,如果情況變得更糟,甚至他將連任第二任期,但在四年後,美國人民可以繼續來選擇的下一任總統。 與中國的情況有所不同,因為中國是一個由習近平掌權的獨裁國家,他非常的自我,以至表達了他一生執政的意圖。 實際上,他的宏偉之舉是如此之大,甚至要來控制全世界。 自2012年擔任中國國家主席以來,習近平發起了“一帶一路”倡議並將其擴展到亞洲,印度次大陸,中東,歐洲和南美大陸,這是他地緣政治野心的一部分。 他在南中國海建立了軍事基地,對這條沿線國家構成了威脅。在香港民主運動奮鬥之後,他以剝奪香港的自治權結束了民主運動。他對台灣海峽兩岸構成了強大的軍事威脅。他還將數百萬維吾爾族穆斯林囚禁在新疆。最重要的是,他正試圖通過在不同委員會中擔任領導職務來增加在聯合國的影響力。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他利用華為在全球範圍內推動5G技術的實施,加強了中國的影響。 現在雙方都互相指責,這不僅威脅著世界的政治穩定,而且威脅著科技界,以及我們在日常業務中應該如何管理。 一個例子是iPhone的製造,數以百萬計的工人在中國從事組裝工作。此時,所有組件仍來自中國,從表面上看來,中國正在提供廉價的組裝工作,越南和印度可以承擔這些工作,但是如果你更深入地研究問題,那些核心工作仍在中國進行,因此你不能將中國排除在外,因為供應鏈是在過去40年中建立的,並且不會輕易的消失。 現在,美國參議院一致通過的一項法案旨在將中國公司從美國證券交易所除牌,因為它們沒有向美國監管機構開放賬目。中國仍然可以將這些中國公司帶到香港證券交易所,除非所有對沖基金也都在香港被禁止,否則這種行為不會影響中國上市公司的投資者准入。我們必須記住,華爾街的銀行家為上市這些中國公司賺了很多錢,而格言是“錢是沒有味的”(即錢的價值不受來源的污染)。 由於脫鉤,所有大企業都希望在這場新興的冷戰中保持中立。在過去的40年中,世界一直在走向全球化,如果特朗普在這一問題上沒有受到束縛,並且如果習近平沒有降低其侵略性,相反,他可能更願意分享世界而不是征服世界,不然的話我們的世界將走向我們許多人都無法理解和深思的情況,必究我們並沒有那種政治的自我。
內衣誌 – 二零二零十月份季刊 出版者的話 撰寫: Andrew Sia Previous Next